大学之最
中国大陆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北大被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科都是它的强项。按照国家重点学科,
北大的理科、文科、医科实力均为全国第一。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诞生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数学、物理、化学、地质、计算机、微电子、核物理、心理、农学、医学、中文、历史、哲学、考古、外语、政治、经济、商学、新闻等学科。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
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
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清华大学 中国台湾最高学府
台湾大学 国立台湾大学(英语: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NTU),简称台大,前身为日据时期之
台北帝国大学,是一所创立于台湾地区的全科性公立综合大学,亦为全台湾规模最大的研究型大学。2008年被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评为全世界前200名的大学,位列第124名。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台湾大学与大陆清华大学并列第一名。
中国香港最高学府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英语: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KU),是一所于1910年于香港岛成立的大学,其前身为
香港西医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大学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牙医学院及教育学院言语及听觉科学学部位于西营盘的菲腊牙科医院内。另有位于新界的嘉道理农业研究所及香港石澳鹤咀的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香港科大(英文名: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HKUST),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高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全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香港科技大学在《QS亚洲大学排名》位列全球顶尖200 所亚洲大学排名榜第1位 (2011 / 2012),《Q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顶尖200所大学排名榜第40位 (2011)。香港科大“EMBA课程”与“机械工程研究发表量”更是世界第一。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及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组成,及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全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
中国澳门最高学府
澳门大学 澳门大学简称澳大,(英语:University of Macau,葡语:Universidade de Macau)是澳门第一所现代大学,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所公立大学。中国澳门的一所文理科综合高等学府。澳门大学在澳门是具有公允口碑的尖端学府,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和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等人均为澳门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校园位于澳门氹仔岛,未来将在珠海经济特区的
横琴岛建设新校区。
国防科学最高学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简称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培养国防科学技术人才副大军区级综合类最高学府。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并获中央特殊专项资金的全国顶尖名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在文、法、哲等多领域国内领先,近来还在理工科发展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等时期,最终于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定名“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该学府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领袖人才和社会精英。现时,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中国华侨最高学府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目前全校共有境外生1万2千多人,是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将暨南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首任校董为
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大学现为中央部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九五”重点建设、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高校之一,是国家“珠峰计划”和“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也是中国顶尖学府“常青藤联盟”(C9联盟)成员。作为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百年复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并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
千年学府,百年名校。
学校起源于宋朝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的岳麓书院,2000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湖南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东亚地区仅有的两所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与韩国成均馆大学的发展模式完全一致,都是在儒家书院的基础上向外扩建发展而来,两所高校均是把以儒学研究为主的教育机构转变为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坐落在渤海之滨的天津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校风享誉海内外。其前身
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和近代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科技、工业人才的摇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1952年经院系调整后定名为天津大学。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天津大学协议,天津大学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985)。
体制最特殊的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学校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文、管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上办学,一步到位按照亚洲一流标准组建专业学部和研究中心(所),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模式,建成类似加州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出任创校校长。
IT行业最高学府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电子科技大学的协议,学校进入了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近年来又先后成为教育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重点共建高校。全国电子信息领域,邮电领域唯一一所“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经过50多年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在教育部进行的最新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第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二。
能源电力最高学府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有“电力黄埔”之称。 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由北京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学校校本部迁至北京,分设保定校区,分别称为华北电力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煤炭行业最高学府
中国矿业大学 世界著名的矿业最高学府,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09年胡锦涛致贺信、温家宝作批示、刘延东出席共同祝贺中国矿业大学建校100周年》标志矿大从此迈入新的百年征程。国家(首批22所)“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全国56所研究生院高校之一。也是江苏全省四所部省共建高校之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河海大学。设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孔子学院(澳大利亚)。
地球科学最高学府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地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机构和地学研究的基地,在国际地球科学界享有盛誉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中国的地球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2006年起,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水利最高学府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是一所拥有96年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在中国水利界享有极高声誉。
中国农业最高学府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AU),是一所以农学为特色和优势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农学与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14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林业生态最高学府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简称北林,原名北京林学院,是北京学院路八大学院之一。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创办于1952年10月1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点大学之一,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农林类高等学校。1996年被国家列为“211工程”首批建设的41所高校之一,2001年被列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设的22所高校之一。2004年5月通过教育部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北京林业大学被称为“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的最高学府”,在中国林业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橡胶行业最高学府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为原国家化学工业部直属重点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被誉为我国橡胶界的“黄埔军校”,是国内最早开设橡胶专业的学校。
海洋科学最高学府
中国海洋大学 由山东海洋学院发展而来的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重点综合性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985 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旧称:私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
化工行业最高学府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学校是全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石油科学最高学府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个办学实体组成。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在众多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吴仪、周永康为代表的国家党政领导干部;以何国钟、王德民、时铭显等9位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
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航最高学府,是中国民航总局所属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是被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民航类院校之一。
法学教育最高学府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原名北京政法学院,简称法大或政法大学或中政大,中国以法科为主的文科类大学,位于北京,有学院路和昌平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位于蓟门桥畔,昌平校区坐落在军都山下。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大陆最著名的法律、政治学院校之一。
中国审计最高学府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是我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83年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为现名;1991年由审计署直属;199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9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资格。学校秉承“诚信求是,笃学致公”的校训精神,树立“大审计”教育观,建成了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财经类院校。学校现有浦口和莫愁两个校区,占地2200余亩。
税务行业最高学府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曾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国家第一所税务本科大学。曾先后隶属于东北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划归吉林省人民政府。
质量监督最高学府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是亚洲唯一一所以计量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80亩,校园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4 亿元,馆藏图书 220万册,中外文期刊 3580 种。
纺织行业最高学府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位于上海,系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高校,正式创建于1951年成立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简称“华纺”),后几经中国纺织大学(1985-1999,简称“中纺”)和东华大学(1999-至今)易名至今,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至清代实业家张謇于1912年在江苏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于1960年被正式确定为中国重点高校。现为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现代纺织为特色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同时也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 计划”)高校之一和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
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1950年始建于天津。原隶属于中国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截至2005年,学院共有专职教师3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166人,教授85人,副教授86人。
舞蹈教育最高学府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位于海淀区风景秀丽的紫竹院公园北侧, 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学制式专业舞蹈院校,是目前中国舞蹈教育最高学府,是当今世界知名的舞蹈院校。学院始建于1954年,文化部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北京舞蹈学院。1999年,获得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北京舞蹈学院由直属文化部转为“中央和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同年被北京市评为“文明校园”,同时获文化部、人事部颁发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戏曲教育最高学府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戏曲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者,在国内戏曲教育领域学科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秀师资最集中、输送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大,作为中国戏曲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支撑了建国以来中国戏曲事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基本需求,对中国戏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戏剧艺术最高学府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艺术院校,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世界著名的艺术院校,是我国戏剧、影视艺术教学与科研的中心和
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TEC),是从事戏剧影视艺术训练和实践的重要基地。
电影艺术最高学府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是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唯一的
电影专业院校,在国内电影和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也是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经过56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建立了科学、完整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电影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
中国传媒最高学府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故简称广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
出版印刷最高学府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闻出版总署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已成为工、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传媒类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以“
立足首都,服务全国”为办学宗旨,肩负着为我国印刷、包装、出版等媒体与传播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组长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艺术人才培训中心”。
中国美术最高学府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于1950年4月由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成立,由毛泽东为学院题名。学院现设有造型学院、中国画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六个专业学院,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院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思考中国美术发展的全局,把握和引领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和学术建构,引导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的代表。
吉林动画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专业动画高校、目前全国
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动画学院、也同时是我国目前动画高等教育领域内唯一的一所拥有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吉林省原创动漫游戏产业园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型高等院校,在我国动漫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动漫游戏人才的新型高等院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动画高等院校。是全国艺术类高校中唯一具有“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高等艺术本科院校 。
中国体育最高学府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全国惟一的一所体育大学。 是全国重点院校和 “211工程”院校之一。是中国体育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帅哥多,搞体育的就是有魅力。
中国外语最高学府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外,坐落于北京市魏公村,是当代中国最为著名的语言专业类学府。其前身是由成立于1941年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发展而成的延安外国语学校。截至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已开设49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5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一人,驻外大使400余人,参赞1000余人,“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外人的身影”,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药学界的最高学府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我国唯一部属专业药科学校,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药科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36年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
中医领域最高学府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坐落在美丽的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学。
建于西藏自治区首府
拉萨市,是 一所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也是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藏文干部培训班,历经西藏军区干校、西藏地方干校、西藏行政干校、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等几个发展时期。1985年7月,西藏大学正式成立。
黑河学院 黑河学院坐落于素有祖国北疆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
黑河市,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我国境内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中国最北边的大学。
琼州学院 琼州学院是创建于1958年的老牌公办二本高校,也是祖国最南端三亚市唯一 一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公办省属普通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正往目标:“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的品牌大学” 不断努力创新发展中,现占地1472亩,拥有两大校区,主校区坐落在世界闻名、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胜地——“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三亚市,分校区坐落在海南中南部生态环境优美、四季气候宜人的“翡翠山城”——
五指山市。学院现有13个教学系(部),65个本、专科专业,各类在校生10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为了适应新疆农垦事业的发展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他亲笔题写了校名,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 佳木斯大学 佳木斯大学是1995年6月27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四所学校合并组成。1996年11月15日,省委任命张少杰为党委书记、吕学诜为校长,组成新佳木斯大学领导班子。1996年11月21日,佳木斯大学正式挂牌启动。2000年5月、2003年5月、12月佳木斯市粮食干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并入。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图书馆,主体7层,总占地面积708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605.33平方米,花园面积1500平方米,中国高校最大的
单体图书馆。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突破200万册,达207.6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1万册(件)。三峡大学图书馆仅仅是最大的单体图书馆,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但它是设施先进,藏书非常有水利电力和三峡特色的图书馆。
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图书馆是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建的汕头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开放型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建馆以来,一直把文献资源建设作为我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多渠道、多途径采访适合本校教学、科研的各种载体文献资料。从开始的单一纸质文献,逐步发展到以纸质文献为主、非书资料、数字资源为辅过渡到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并重的文献保障体系。至2010年底,文献累积总量210余万册(其中:纸质书刊11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拥有
CNKI中国知网、Elsevier ScienceDirect、EBSCO、Springer、John Wiley等国内外数据库40多个,为教学科研提供全面快捷的文献资料服务。
中山大学、星海音乐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鲁迅文学院
百年名校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115年辉煌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秋节正式开学,是第一所由中国近代知识份子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是中国大学“常青藤联盟”(C9)成员。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校门 南京大学前身上可溯至源于汉后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和现代儒家思想与中华文明复兴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九校联盟成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为中国最顶尖的著名学府之一。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厦门大学(Xia men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4月6日创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一所地处经济特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大利用地处苏州以及苏南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努力抓住发展机遇,成为目前中国发展势头最好的重点高校之一,多项指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苏州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 年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需要决定将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1959年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重点大学,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虽然学校数度易名,几经迁徙,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共同努力,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学校还设有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
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其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建国后,学校曾直属中央高等教育部,后实行农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学校具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评审权。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
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于1912年,河南督军冯玉祥将军应教育界人士在河南创办大学的要求而建立。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校训,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分立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而不曾没落。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在广东省一般简称华农。是中国广东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主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广东省和农业部“九·五”、“十·五”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已有100年的办学历史。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区,占地829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7万㎡,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是广东省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
河南理工大学 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58年改组焦作工学院并订立新校名为焦作矿业学院,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其时,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是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始人之一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坐落于闻名中外“泉城”济南市。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治学方针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湖南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1903年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先后经湖南高等学堂、省立湖南大学、国立湖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等时期,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
兰州大学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曾用名:甘肃法政学堂,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省立甘肃学院,国立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学校始于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成立国立兰州大学。1949年国立兰州大学更为兰州大学,沿用至今。
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堂正式开办,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一道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