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学院有2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49个校级研究所(中心)。
省级 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管制理论与政策研究、浙江财经大学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校级 校级研究所 截至2015年10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8项;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课题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和其它省部级项目474项,哲学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浙江财经大学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0月,图书馆有中外文数据库70余个,自建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库、财苑文库、浙商文库3个特色库,纸质藏书245万余册,中外文现刊2112种,电子图书200余万种,电子期刊近3万种。
学术期刊 《财经论丛》是浙江财经学院主办的财经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 《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是浙江财经学院出版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反应浙江经济的刊物。
办学条件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现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3个研究院,51个研究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
浙江财经大学院系详细序号 |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1 |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 财政学 财政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 财政学(财经新闻与文秘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
2 | 会计学院
| 会计学(CPA Canada 方向) 会计学(ACCA方向) 会计学(U.S. CPA方向)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审计学 资产评估 |
3 | 金融学院
| 金融学 金融学(中英班) 金融工程 信用管理 保险学 投资学 |
4 | 经济与国际贸易 学院
| 经济学(产业经济方向) 经济学(金融经济方向) 经济学(城市经济方向) 现代经济学实验班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 国民经济管理 |
5 | 工商管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方向) 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 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 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6 | 信息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商务 软件工程 |
7 | 法学院
| 法学 非诉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 社会工作 |
8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统计学(精算学方向 ) 经济统计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
9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经贸方向) 英语(翻译方向) 日语(经贸方向) 日语(日本文化方向) 商务英语 |
10 | 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广告学 数字媒体艺术 |
11 | 艺术学院
| 平面设计 展示设计 美术学 摄影 |
12 | 城乡规划与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 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方向) |
13 | 体军部
|
|
14 | 思政部
|
|
15 | 国际学院
|
|
16 | MBA学院
|
|
17 | 政府管制研究院
|
|
18 | 东方学院
|
|
19 | 继续教育学院
|
|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56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1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总量的4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职教师总量的50%。学校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20人(其中包括重点资助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2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4人;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8人,省高校教学名师5人,省教坛新秀7人,省师德先进个人7人。另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100余人。
浙江财经大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 (表格资源来自) 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名 | 负责人 |
---|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结构研究 | 王俊豪 |
管制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 | 卢新波 |
产业发展与财政金融政策创新团队 | 卢新波 |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政策 | 靳明 |
(表格资源来自)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6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校重点建设学科(特色支撑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新兴和基础学科)。
●省级 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6个): (表格资料来自)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8个):财政学、会计学、产业经济学、伦理学、统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方向)、行政管理
校级 校重点建设学科(5个):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法学 、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校级重点学科(10个):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文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学、应用数学、文艺学、传播学、美术学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5个省级精品课程、3个校级实验中心。
国家级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财政学、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4个):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基础会计、中国税制
省级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现代金融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ERP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人文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验中心、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实验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11个):行政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税务、英语、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审计学、统计学
省级精品课程(25个):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投资银行学、高级财务会计、西方经济学、大学英语、经济法、综合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市场营销学、审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力资源管理、税务管理、财务管理、数据库应用基础、大学体育、公债经济学、国际经融、统计学、摄影基础、外国文学、数据库原理、管理会计
校级 校级实验中心(3个):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法律实验中心、工商管理实验中心
教学成果 截至2012年,学院2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7次省级教学成果奖。2006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和省人事代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成果名称 | 级别 | 获奖年份 |
---|
高校优质师资共享制度创新--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师资互聘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在开放教学模式下实现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高校优质师资共享制度创新--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师资互聘的探索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9 |
在开放教学模式下实现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9 |
ERP实验教学:财经类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浙江财经学院ERP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9 |
浙江财经学院“分类指导、梯度推进”课程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9 |
实施“科研促进教学”理念下的会计准则研究与教学 | 省级二等奖 | 2009 |
创新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财税专业全程仿真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09 |
综合导师制:融教学改革和学生培养于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制度创新 | 省级二等奖 | 2009 |
“会计教育系列教材”第一、二辑 | 省级二等奖 | 2009 |
财经新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省级二等奖 | 2009 |
(表格资料来自)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85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国际交流,举办ACCA、CGA、中美市场营销专业、中加会计学专业、中英金融学专业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4年,AIA国际会计师公会与浙江财经大学达成课程合作协议。浙江财经大学就双方的课程,与AIA国际会计的进行对接,期望通过课程对接,提升学生的国际会计水平,为将来的就业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成为浙江大学后与AIA开展合作的在杭第二所高校。
文化传统
校训
进德修业,与时偕行 “进德修业,与时偕行”,语出《易经》乾卦。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它体现了中国人对道德对教育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同时,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与时俱进”思想一脉相承。《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典籍“六经”之首,是中国文化的元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古今中外,深受人们的尊重。
校徽
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隐含“浙江财经大学”中文“财”和英文“finance economics”中打头字母“F”和“E”组合变形的钟形古钱币图案,下方有“1974”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浙江财经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沙孟海题写的校名。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的为红底白字,研究生佩戴的为黄底红字,其他学生佩戴的为白底红字。如下图:
校徽 1、整个校徽图案形似钟形的古钱币,喻义“财经”两字; 2、图案中间形似敞开大门的圣殿,喻义浙财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培育人才的摇篮; 3、图案中间部分形似一口大钟,喻义“钟声常鸣,勉励学子求学上进”; 4、图案中包含两个经艺术化处理的人形图案,喻义莘莘学子们俯案苦读,突出了浙财学习氛围浓郁,是研究学术、汲取知识的殿堂; 5、图案中间又形似一个怀抱希望,稳步走向未来的人形图案,喻义学校的朝气与活力,同时也喻义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决心; 6、校徽隐含中文字“财”和英文字“finance ecnomics”中打头字母“F和E”的组合变形; 7、图标中间的1974,标明了学校的办学历史。
校庆日
每年的 11月3日
校歌
《进德修业,校训永在心》 钱塘江畔,财大校园,有我热情奋进的一代青年。 习天下人文,沐日月昭华,风华广场挥洒青春豪迈。 要神州崛起,为中华复兴,学涯湖畔涌动报国情怀。 西子晴雨花开花谢,多少同窗岁月烙印文华。 钱塘雷动,潮起潮落,几度求学春秋,留痕金沙。 把握今天,我同学少年,进德修业,与时偕行。 展望明天,我国之栋梁,经世济时,校训永在心。 天行健,自强不息,莘莘学子聚财大,桃李满园。 地势坤,厚德载物,芸芸校友成功业,佳音四海。 钱塘江畔,财大校园,有我放飞理想的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