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浙江工商大学(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简称:浙商大,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浙江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
中文名:浙江工商大学
所属地区:浙江杭州
外文名称: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
主要院系:财务与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等
简称:浙商大
校训:诚、毅、勤、朴
硕士点:90
个
创办时间:1911年
博士点:18
个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财经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浙江省开展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以来稳居前5位
主管部门:浙江省人民政府
学校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现任校长:张仁寿
知名校友:章乃器、骆耕漠、谢宏、王永利
博士后流动站:3
校歌:浙江工商大学校歌
学校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学校代码:10353
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11计划:2个浙江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历史沿革
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建于1911年3月15日(清宣统三年一月),由绅士郑在常筹资创办,7月,清政府学部批准立案。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16次易名,13次迁址。
校 名 | 起 止 时 间 | 校 址 |
杭州中等商业学堂 | 1911.3.15.1912.8 | 杭州市马市街黄醋园巷 |
浙江公立中等商业学校 | 1912.8-1913冬 |
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 | 1913冬-1923.8 | 1914年春迁入贡院前平安桥堍 |
浙江省立商业学校 | 1923.8-1926春 |
浙江省立商科职业学校 | 1926春-1928.8 | 1927.7迁入直大方伯(现浙医二院) |
浙江省立高级商科中学 | 1928.8-1929.5 | 蒲场巷(今大学路)钱塘道伊公署旧址 |
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商科) | 1929.5.1933.6 | 贡院前(现杭州高级中学校址) |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商科) | 1933.6-1938.6 | 1937.7迁往金华琐园 1937.12迁往丽水碧湖镇 |
浙江省临时联合中学(商科) | 1938.6-1939.8 |
浙江省临时联合高级中学(商科) | 1939.8-1942.9 | 1942.5迁往青田县南田镇 |
浙江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 1942.9.5.1953.1 | 1942.9迁回丽水县碧湖镇 1946.1迁回杭州,暂借银洞桥绸业会馆 1946.10迁回贡院前平安桥 1951夏迁至西湖金沙港杭州市立中学原址 |
浙江省杭州商业学校 | 1953.1-1963.7 | 1963夏迁至教工路,文二路校址为分部 |
商业部杭州商业学校 | 1963.7-1970.8 | 1965夏校本部迁至文二路,教工路校址为分部 |
杭州师范学校 | 1970.8-1973.8 | 校本部在教工路本部 |
浙江商业学校 | 1973.8-1980.5 | 校本部在文二路,分部在教工路 |
杭州商学院 | 1980.5-2004.5 | 1985夏迁至教工路,文二路校址为分部 |
浙江工商大学 | 2004.5-至今 | 下沙校区,教工路校区 |
2011年5月8日,庆祝浙江工商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学校下沙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剧院隆重举行。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下设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6个专业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学院杭州商学院、章乃器学院、MBA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学院,在64个本科专业招生。 ?
截至2014年9月,有教职工21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博士生导师57人,正高职称260余人,副高职称680余人,博士670余人。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省“千人计划”人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
名誉教授(3人):李昌钰、吴敬琏、李肇星
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蒋承勇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胡祖光
国家千人计划(2人):张师超、景华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饶平凡、谭世贵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李金昌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琚春华、钱水土、胡峰、陈宇峰、杨纯平、刘文革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谭世贵、陈剩勇、张仁寿、蒋承勇、何大安、戴志远、琚春华
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谭世贵
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入选者(4人):李金昌、蒋承勇、陈寿灿、许永斌
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谭世贵、沈东升、杨春平、刘文革、韩嵩
省级教学名师(8人):丁正中、陈志昂、赵英军、彭寿康、凌 云、邓少平、罗金明、施建祥
省级以上教学团队一览表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拥有一批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4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浙江省重点学科,6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行业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同时还拥有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会计学、工商管理、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工商管理、会计学
省级优势专业(11个):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法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
省级重点专业(15个):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法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执业技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 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西方文学名著导引(蒋承勇)
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一览表 序号 | 名 称 | 级 别 | 主要完成人 | 批准时间 |
1 | 以“五当代”报告为特色的 形势政策课的改革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 | 王光明 杜 敏 周宏力 王富强 | 2005 |
2 | “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 | 励建荣 邓少平 顾振宇 韩剑众 傅玉颖 |
3 | “读、写、议”教学活动: 从教育创新到创新教育 | 省级一等奖 | 胡祖光 吴寅华 胡树珍 韩玉志 柯 力 | 2001 |
4 | 计算机公共教学研究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金海卫 陈玉明 费玉莲 吴碧艳 伍 蓓 |
5 |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习模式探讨 | 王俊豪 诸伟岳 朱明伟 乜 标 盛 亚 |
6 | 进出口实务模拟实习教学 | 俞 毅 徐 锋 |
7 |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头脑 | 朱晓卫 陈荣富 沈国桢 陈 漭 许 彬 |
8 | 《数学建模》类课程 在经管类院校中的建设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丁正中 华就昆 赵 恒 朱 灵 徐川育 | 2005 |
9 | 地方财经院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研究与实践 | 陈德泉 吴寅华 胡祖光 吕福新 韩玉志 |
1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凌云 琚春华 金海卫 史红霞 余文芳 |
11 |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中 多手段综合运用的探索 | 赵英军 徐为列 周小梅 陈欣欣 |
12 | 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 赵卫亚 彭寿康 朱 晋 |
13 | “英语寝室”与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新模式 | 省级一等奖 | 胡祖光、刘法公、张俊英、丁仁仑、刘立 | 2009 |
14 |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 OAA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琚春华、胡华、潘烈、魏贵义、费玉莲 |
15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多媒体课件研制及应用 | 省级 二 等奖 | 廖曰文 马建青 郝丽萍 方 巍 何菊仙 |
16 | 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林家莲 李金昌 陈德泉 徐 锋 华就昆 |
17 | 外国经济思想介绍系列课程 | 张旭昆 杨文进 徐为列 张宗和 朱海就 程 艳 |
18 |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非会计专业 财会系列课程改革 | 罗金明 竺素娥 陈为人 裘益政 王宝庆 |
2013年ATA测评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高校通用就业力白皮书》,该校2013届毕业生在通用就业能力总排行中在全国排名24名,为浙江省属高校第一,非211学校第一。其中,基本工作能力排名全国第9位,英语工作能力排名第51位。
学科建设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1个招生领域);学校有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4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8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4个):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8个):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行政管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计算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个):工商管理、统计学、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 浙江工商大学在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综合评价中名列省属高校第3位;武汉大学邱均平榜中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46位。浙江工商大学在2013年网大版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109位(浙江高校第二位)。浙江工商大学在各大排行榜中(武书连、网大、校友会、武汉大学邱均平、山东省教育厅),稳居全国财经类大学前7位。
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第三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如下: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等一级学科列浙江省参评高校第一,平均得分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一;是浙江省属高校(除中国美术学院)唯一有一级学科实力超过浙江大学的省属高校,统计学也是全国财经类大学7个进入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并且进入学科前10%的一级学科之一。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智利、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瑞典、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世界常春藤名校全美排名第四的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UC系统(伯克利分校、圣地亚哥分校、河滨分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密苏里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费区堡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考文垂大学、英国东南中部大学联盟的北安普顿大学、贝德佛德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和维尔道应用科技大学,比利时西佛兰德大学,法国巴黎第九大学、雷恩第一大学和昂热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爱媛大学和静冈理工大学,韩国南首尔大学和龙仁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暹罗大学,菲律宾的菲律宾大学和圣托马斯大学等50多所国外大学签署了学生互派协议。 比利时时间2012年4月19日上午,在布鲁日西弗兰德省政府大厅举行了该校建在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的授牌仪式。国务委员刘延东为该校孔子学院授牌并发表重要讲话。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9年至2013年,学校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2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82项,年均研经费在1.8亿以上。2009年至2013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23项。发表被SCI、SSCI、AHCI收录论文850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2010、2011、2013年浙江工商大学连续三年获得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数列全国高校前5位左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一直稳居全国财经类大学第1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经济管理学科)项目数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前30位左右,2010年位列全国高校前20位;国家自然科学管理科学部基金数目一直位居全国财经类大学前5位。
2013年,纵向科研项目43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9项、省科技计划项目5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7项、省社会科学基金54项;横向项目373项。全校科研经费合计约1.88亿元,其中科研项目到款经费1.1533亿元。 2012年,纵向科研项目3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0项、省社会科学基金32项;横向430项。全校科研经费约1.86亿元,其中科研项目到款经费1.2545亿元。 2011年,纵向项目4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9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0项、省社会科学基金61项。横向项目976项。 2010年,纵向项目57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其它国家级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8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8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40项、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51项;横向项目942项。
2013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6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1项,省科学技术奖2项。获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7项(含参加1项),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1项,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1项。 2012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0项,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26项。获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1项(参与2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省科学技术奖5项(参与1项)。 2011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4项,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0项。获省科学技术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学校排名第2参与完成1项)、二等奖4项。 2010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共19项,其中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有14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6项,并首次获得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1项。
2013年,获授权专利89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2012年,获授权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2011年,获授权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8项。 2010年,获授权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
2013年,出版各类著作144部,其中专著71部、编著29部、译著22部、教材22部;原发学术论文1339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372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录211篇,EI收录155篇,ISTP、ISSHP收录6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摘13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7篇。 2012年,出版各类著作125部,其中专著55部、编著33部、译著19部、教材18部;原发学术论文1251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324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录170篇,EI收录147篇,ISTP、ISSHP收录7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摘12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8篇。 2011年,出版各类著作206部,其中专著51部、编著61部、译著33部、教材61部;原发学术论文1797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570篇,其中,被SCI、SSCI、AHCI收录203篇,EI收录317篇,ISTP、ISSHP收录5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摘10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9篇。 2010年,出版各类著作279部,其中专著86部、编著93部、译著44部、教材56部;发表学术论文2397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795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摘1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73篇,全国性年鉴转载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2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6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行业创新平台,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
主要省部级科研平台一览表学术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259.66万册,数字资源60000GB,中文纸质报刊2110余种,外文纸质报刊24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21000余种。
《商业经济与管理》是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月刊,先后获得了国内学术期刊几大权威评价体系的共同认可和一系列奖项。2010年获“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荣誉称号 ,自1992年以来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先后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ASS)》、《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是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7年,学报2001年5月之前为《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当时刊物着重研究法学基础理论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等问题,为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阵地。从2005年第1期起,学报对原有栏目作适当调整,现有主要栏目为:法学研究;语言文化艺术;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浙江文化;政治哲学历史;社会学研究;新闻与传媒;高等教育研究等。先后入选《全国期刊目录索引》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学报》被国内四大文摘转载、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11又成功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行列。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蒋承勇 校长、党委副书记:张仁寿 党委副书记:李金昌、王兴杰 副校长、党委委员:戴文战、陈寿灿、任志国、钱天国 纪委书记、党委委员:顾伟 党委委员:刘翔 党委委员:张建国
信息来源: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历任领导
姓 名 | 职 务 | 任期起止时间 |
任 职 | 离 职 |
郑在常 | 校 长 | 1911.3 | 1912.8 |
周锡经 | 校 长 | 1912.8 | 1918.8 |
李涵真 | 校 长 | 1918.8 | 1927.4 |
张 琏 | 校 长 | 1927.4 | 1927.9 |
许绍棣 | 校 长 | 1927.10 | 1929.5 |
蒋梦麟 | 校 长 | 1929.5 | 1930.6 |
林 晓 | 校 长 | 1930.6 | 1931.6 |
叶溯中 | 校 长 | 1931.6 | 1934.5 |
陈博文 | 代理校长 | 1934.5 | 1934.7 |
项定荣 | 校 长 | 1934.7 | 1938.6 |
张印通 | 校务委员会主任 | 1938.6 | 1939.8 |
校 长 | 1939.8 | 1942.7 |
张之桢 | 校 长 | 1942.9 | 1946.8 |
钟大雄 | 校 长 | 1946.8 | 1949.5 |
俞光德 | 校务委员会副主委 | 1949.8 | 1952.6 |
校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委 | 1952.6 | 1952.11 |
副校长 | 1952.11 | 1956.9 |
李作森 |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1952.7 | 1952.11 |
校 长 | 1952.11 | 1954.5 |
宗树义 | 校务委员会第二副主委 | 1952.6 | 1952.11 |
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 1952.11 | 1957 |
副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 1957 | 1965.8 |
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 1965.8 | 1971.8 |
革委会副主任 | 1973.8 | 1978.2 |
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 1978.2 | 1980.10 |
副院长 | 1980.10 | 1984.4 |
张惠胜 | 校 长 | 1954.5 | 1958.8 |
于 平 | 副校长 | 1954.5 | 1958.6 |
陈金鉴 | 副校长 | 1963.2 | 1965.8 |
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 1965.8 | 1968 |
李 明 | 副校长 | 1966.3 | 1968.5 |
1978.2 | 1980.10 |
宋东昇 | 校长兼党委书记 | 1965.3 | 1968.5 |
革委会主任 | 1968.5 | 1977.6 |
李学银 | 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 1978.2 | 1980.10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1984.4 | 1996.6 |
王少木 | 全面主持党政工作 | 1979.1 | 1980.5 |
筹备组副组长 | 1979.1 | 1980.9 |
张兴钱 | 筹备组组长 | 1979.1 | 1980.5 |
牛万龄 | 党委书记兼院长 | 1980.9 | 1983.12 |
黎立坚 | 副院长 | 1980.5 | 1983.12 |
汪贤进 | 副院长 | 1982.7 | 1984.4 |
蒙鼎铭 | 党委书记 | 1984.1 | 1988.5 |
赵国柱 | 院 长 | 1984.1 | 1990.10 |
任致远 | 党委副书记 | 1984.4 | 1988.5 |
钱尚玮 | 副院长 | 1984.4 | 1990.10 |
院 长 | 1990.10 | 1996.6 |
潘仰生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1988.5 | 1990.10 |
党委书记 | 1990.10 | 1996.6 |
胡伟民 | 党委副书记 | 1993.9 | 1997.10 |
副院长 | 1997.10 | 2001.5 |
周达军 | 副院长 | 1996.6 | 1997.10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1997.10 | 2002.4 |
姚盛德 | 党委副书记 | 1999.7 | 2002.7 |
王光明 | 副院长 | 1989.5 | 1996.6 |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 1996.6 | 1996.11 |
党委书记 | 1996.11 | 2005.12 |
丁正中 | 副校长 | 1996.6 | 2006.9 |
沈莲清 | 副校长 | 2004.12 | 2007.1 |
胡祖光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1990.8 | 1996.6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1996.6 | 2006.1 |
党委书记、校长 | 2006.1 | 2007.10 |
党委书记 | 2007.10 | 2008.10 |
廖曰文 | 党委副书记 | 2002.4 | 2009.10 |
胡建淼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2007.10 | 2010.12 |
张锡华 | 纪委书记 | 1997.10 | 2009.10 |
副校级巡视员 | 2009.10 | 2011.5 |
张建平 | 副校长 | 1996.6 | 2009.10 |
副校级巡视员 | 2009.10 | 2011.11 |
华尔天 | 副校长 | 2008.11 | 2011.7 |
吕君芳 | 纪委书记 | 2009.10 | 2012.3 |
孙启明 | 校党委副书记 | 2003.6 | 2013.12 |
学校文化
校训
诚 毅 勤 朴 “诚、毅、勤、朴”四字,是百年商大传承至今的校训,是先贤学长们留给我们十分宝贵的大学精神文化。她精炼凝重,意味深长。如果加以解读,她的深刻寓意是: “诚”——诚信、真诚,意在培养诚实守信、襟怀坦荡之品格; “毅”——坚毅、刚毅,意在磨砺开拓进取、坚定执着之意志; “勤”——勤奋、勤勉,意在养成刻苦学习、不懈探索之习惯; “朴”——朴实、纯朴,意在追求朴实自然、从容淡定之境界。 这言简意赅四字校训,道出了读书为学、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乃至毕业后治学、经商、从政的要旨,很值得我们大家深刻领会、牢记于心并努力地去身体力行。
校标
![]()
新校标的标识核心图形如同大树,具有“百年树人”的意蕴,与百年商大亦相一致;又像打开的书本和伫立的宝塔(象牙塔),寓意为教书育人和崇尚学术。标识核心图形顶端向上飞翔的曲线,既像滚滚向前的钱江潮,又像展翅飞翔的海鸥,寓意为师生奋发向上,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标识的设计元素由学校校名的简称“浙(Z)商(S)大”构成,具有较强的识别性。标识底部两侧的橄榄枝,象征和谐和平与生机活力。标识的标准色为宝石蓝和橄榄色,使标志具有深邃广袤的想象空间。
校歌